自古,老城區帶來先天優勢
堤角是一個地名,源于清代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口修筑的一道擋水大堤,人稱“張公堤”,由于此地已到堤與長江的結合處,故名“堤角”。
曾經的堤角是武漢的老工業基地之一,武漢肉聯廠就建于該地,回想當年還在憑票購肉的時候,它是如何的繁榮,又有多少的武漢市民受益于它。而后武漢鍋爐廠、雙虎涂料廠等都一一在此建立,為武漢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。
老城區的底子,給區域帶來了成熟的配套和交通,現在的堤角已納入了市政重點改造對象之一,先天的優勢給堤角區域帶來更高的發展起點。
如今,市政新利好孕育區域繁華
解放大道作為漢口區域最繁華的交通大動脈,它以五十多年的變遷見證著漢口的發展,沿解放大道鱗次櫛比的商業中心,則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繁華興盛的漢口新中心。隨著城市的發展,解放大道中部商圈已經接近飽和,作為貫穿漢口東部的唯一要道,市政規劃的諸多利好已經預示了解放大道東部新的繁華。
2004年8月武漢第二座公鐵兩用橋——天興洲大橋開始動工,遠眺已能觀其雛形,再過一年有余,它就可結束武漢長江大橋獨立支撐武漢鐵路過江50年的歷史。長江二橋帶動了徐東的發展,可以預見天興洲大橋的建成勢必推動堤角區域崛起的步伐。
2006年,武漢市政府有關部門宣布,擬定在二七路開工建設一座新的長江大橋,即二七長江大橋,整個投資約21.7億,計劃于2010年建成通車。
2007年,輕軌一號線東西延長工程全面展開,其東段從黃浦路站向東下穿長江二橋,然后沿解放大道中央布設,經丹水池至終點堤角。輕軌駛進堤角,交通的便利,將大大縮短區域與市中心的距離,輕軌沿線的一個個商圈,也將因輕軌的開通而串聯起來。
交通歷來是區域發展乃至城市脈絡的先行者,天興洲大橋,二七長江大橋、輕軌,武漢近期道路規劃中最重要的幾條線都不約而同的交匯到漢口東部,這無疑暗示著漢口東部這片廣闊的土地即將迎來它美好的春天。
未來,人居環境又添新彩
人是帶動區域發展活力的關鍵,從百步亭小區的起建,到城開星園、佳園小區、左岸風景線,堤角區域由工業基地一步步改變為城東居住新城。如果說如今的區域發展已經初綻妝容,那么未來區域的發展將預示著區域翻天覆地的改變:天興洲大橋、二七長江大橋的興建,帶來的是南北的貫通;二七路15萬方商業配套的漢口東部購物公園帶動區域商業活力;而以張公堤為基礎的中環線的開通,以及中環線旁政府規劃的16.93平方公里“黃埔新城”項目的開建,則奠定了區域的樞紐地位,屆時,黃埔新城12.5萬人口的入住,將在解放大道東部形成新的繁華。
由美聯地產開發的“美聯•公園前”項目位于解放大道2803號,堤角公園正對面,是現今堤角區域唯一一個規模開發的新小區,9萬余方的公園生活領地,與漢口唯一一座20萬方開放式江南園林公園堤角公園隔街相望,輕軌堤角總站就在小區門口解放大道上,可謂名副其實的“公園地產”、“輕軌物業”。
作為政府主導的小戶型商品房項目,“美聯•公園前”自規劃之初就以60-95平方米的居家兩室為主力戶型,緊湊舒適,精巧實用,主要戶型均依照南北向設計,通風采光良好,臥室和客廳均設置大陽臺或外凸大飄窗,延展了室內空間的同時也拉近了居者和室外風景的距離,而部分戶型入戶花園的設計更保證和提升了居住者的生活品質。“美聯•公園前”積極響應國六條號召,嚴格控制戶型面積,讓更多的武漢人享受公園生活,順應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倡議,也引領住房消費的理性回歸。
東,一個方向的指引,日出升起的地方。大漢口的東面,有著諸多政策以及環境的支撐,你渴望遠離城區中心區域的嘈雜與喧鬧,而保留其繁華與便捷的生活方式嗎?那么你要快點了,堤角區域的未來或許比你想象的要快。
(07.10.25刊登于《武漢晨報》《長江商報》)